top of page

卓林分享

養 生 資 訊​

二十四節氣有講究

 

你知道何謂「二十四節氣」:「我國祖先綜合了天文、氣候及農業氣象所創設的獨特曆法。」遠古中國以務農為業,天氣變化影響農作物的收成,所以先民對氣候交替變化愈是掌握,生活愈有保障。其實早於春秋戰國時代,經典古籍《尚書》對節氣已有簡單的描述,至西漢《淮南子》一書則有完整的記載;這樣說來,利用二十四節氣來看天氣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公轉的位置來劃分,分布於全年十二個月內,每個月有兩個節氣;若以西曆計算,幾乎每年每個節氣都有其固定的日期,如每年的「立春」,便是在西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二十四節氣以「立春」開始,依次為「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至「大寒」止,共二十四個。

其實我們對於二十四節氣,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例如每年的4月4或5日是「清明」,此節氣前後的天氣一定有毛毛細雨;每年的12月21或22日是「冬至」,俗稱「冬節」,代表「陰極之至,陽氣始生」,亦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謂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嚴寒的階段,但人體的陽氣卻正逐漸萌芽,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股初生的陽氣,用心調養,選擇合適的補品;現今我們仍視「冬至」為一年之中較重要的一個節日,有說「冬至大過年」,「冬至」當然是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吃一頓飯啦!

 

城市人老早脫離務農生活,對二十四節氣不大重視,但近年情況有所轉變,觀乎報紙新聞或電視台報道天氣,都常常引用二十四節氣來解釋或預測天氣概況,天文台報道這止節氣,可知二十四節氣確實有助我們對天氣變化多點掌握;但始終香港位處南方,氣候的變化不及北方地區明顯。古人之智慧仍用於現,並因應此等轉變而作出適當的生活安排,例如我會於「穀雨」多吃袪濕的食物,而「大暑」則煲荷葉薏米冬瓜湯等;真正的養生,必須順應天時,不要老是想著「人定勝天」,畢竟人是如斯渺小!

冬日中藥養生食療

 

大自然,萬物相連,帶給自然界變化萬千的力量,能與大自然共存,生命才可長久世代,大地為自然生物廣佈了一連串永續生命的計劃,小雪開始,自然界生生物開始為下一代積蓄能量,作好準備迎接春天萬物更新的來臨。

 

俗語說:「冬令進補,春天打虎」,這是傳統的防病扶虛、強身保健的方法。冬季氣候寒冷,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季節,而人體的循環代謝狀態,也處於較緩慢的水平,需要虛則補之、寒則溫之,以達至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之效果。

 

現代研究認為,進補食療能提高身體的代謝功能,幫助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大大增加禦寒能力,改善身體健康。

 

冬季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有:

(一) 外在因素:冬季乾燥寒冷,冷空氣入肺部,使肺部功能下降,容易感染風寒或乾燥的空氣侵襲肺部耗損呼吸系統的津液使咽喉變得乾燥,年老體虛人士再加上生活或飲食失調,使腎功能低下,身體變得虛弱怕冷,引起身心不適的情況。

 

(二) 內在因素:身體機能因日常飲食營養吸收不足長期過份虛耗及飲食習慣失調,令腎臟系統功能失調的情況。

bottom of page